芜湖市鸠江区褐山小学退休教师-----施以华
乐于助人,他是居民的贴心人
我是党员,我奉献,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,我不带头谁带头?这是施以华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。他秉承这种信念,一直默默地为邻里服务,乐于助人,关心邻里,不求回报。
施以华自2010年单位退休后,他便主动做起了社区志愿者,十几年来以无怨无悔、知足常乐的态度参加社区的义务工作,为居民群众热心服务,在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上,施以华从未停下过脚步。
李奶奶家自来水管冻裂了,施以华联系人员帮她修好,未收取分文费用;周家乔迁了,施以华帮助借三轮车,忙前忙后,充当“搬运工”;张家夫妻俩上班去了,施以华在暴雨来临前帮他们收好晾晒的衣物……这种小事数不胜数。

护苗行动,他是学生的引路人
退休不退教,倾情教育发挥余热。风伴成长,护苗在行动。秦朗是一名10岁的小学生,个性顽皮,某天放学后秦朗在小区内玩耍,破坏了辖区的广告牌,正好这一场景被施以华看到,施老师看到后想到现在年轻人忙于工作,照顾不到自己小孩的家庭有很多。但是小孩放学后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没有利用起来,随着日子增加,成绩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。
因此缘由,2019年施老师以个人为首创立了“护苗行动”公益小课堂。利用社区活动室、扫黑打非工作站等资源对未成年人持续提供优质文化服务。每周一到周五下午四点到五点间,施老师在“护苗小课堂”里免费亲自辅导学生功课和作业,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,让补课的学生都亲近图书、喜爱阅读,养成热爱书籍的好习惯,他们正在成长为一颗颗茁壮的“大树”。
“护苗行动”公益小课堂,开课两年以来,施老师最大体会就是:“没有坏孩子,只有没被教好的孩子。”一些顽皮的孩子来“小树苗”课堂前很难管教,可通过言传身教,许多昔日的问题孩子而今都已明理懂事。受益人数已达300多人。

逆行抗疫,他是社区的守护神
2020年是极其不平凡的一年,2月的新冠肺炎的来临打破了人们的宁静,疫情防控期间,社区党员干部、志愿者、群众加班加点参与疫情防控,施以华再也越来越坐不住了,主动到社区要求当志愿者,加入到疫情防控中去。
“抗击疫情我责无旁贷,我是一名老党员,理应冲锋在前”!疫情期间,施以华所在片区有住户数384户1152人,他同志愿者们一道通过逐户摸排所在地有湖北返乡人员2户2人,武汉返乡人员4户8人。在疫情防控关键时期,为了及时将小区居民发放出入证和工作证发放到位,他连续入户3整天。他还配合社区为孤寡老人免费发放口罩,在小区内巡查提醒居民2天出门1次采买。连续数月在门岗卡点值守做好进出人员信息登记并测量体温工作,不漏检一个可疑人员进入小区。小区封闭式管理后只保留一个出入口,每天居民进出都要测温,人手不够的时候,他就守在门岗,傲霜斗雪一站就是几个小时。对于重点地区回沪的人员,他还会上门做工作,告知居家隔离事项,为居家隔离人员送物资、送快递,保障他们的生活。
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需要责任和担当,越是危急关头越是需要勇气和坚韧。施以华说,红马甲是他穿过最美的战衣,党徽是他戴过最美的徽章,为百姓服务是他做过的最想坚持的事。

终身学习,他是群众的好榜样
“少而好学,如日出之阳;壮而好学,如日中之光;老而好学,如炳烛之明。”《师旷劝学》中的这句话,概括了终身学习的重要性。有人说:“学生是我们这一生唯一的职业。”对此施老师用自己的行动向我们作出了很好的诠释。
施以华自觉践行终身学习理念,自己订阅《芜湖日报》等报刊,每天坚持从报刊、电视新闻中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,并积极向周围群众宣传。近年来,他所写的“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”征文、“建党93周年安徽及芜湖党史图片展”观后感、“亲切服务”活动征文等十多篇文章屡屡登载在市区媒体上,其中在我市“我为文明城市添光彩”征文活动中荣获二等奖、“同心共筑中国梦”征文在全省离退休干部中荣获三等奖。
他的学习行动,也影响了他的家庭成员以及身边的很多群众,他积极参加“书香家庭,亲子悦读”活动。他与孙子共同制定了合理的家庭读书计划,在两个多月的活动期间,和孙子共同读书80多小时,阅读了《钢铁是怎样练成的》等8本书籍,撰写了8000多字的读书心得。每当居民来社区办事等待办理排队的时候,他把自己的读书心得及时与他人分享,既打发了居民排队等待办理事情的时间,也通过此行动悄悄影响着身边每一个人,使群众自觉加入到读书的行列。

情牵群众甘奉献,尽洒余晖暖社区,勿以善小而不为,施以华老师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为善付出,用自己的言行不断感动着周围的人,凝聚起一大批志愿者,为社区志愿者队伍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如今的他俨然已是社区志愿者们的领路人,他正用余热尽己所能地为这个社区、这个社会做着自我的贡献。(图文:芜湖市鸠江区退教协提供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