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> 退教动态 >>
铜陵市义安区退教协组织退休教师歙县一日游亲见实感

诗 词 记 游

柳 春

成语“门当户对”,俗语“肥水不流外人田”,民谣“前世不修,生在徽州;十三四岁,往外一丢”等,都与徽派古建筑有所关联。这是我于今年4月27日,随铜陵市义安区退教协组织歙县一日游的亲见实感。

徽商始自南宋,兴盛旺清,因而徽州的男孩长到十三四岁时,大多都要外出当学徒。他们带着母亲准备的干粮(烧饼),或走徽杭古道,翻山越岭,或乘船新安,历尽风波,前往苏杭,学习经商之道。徽州商人遵崇王守仁“致良知论”,诚信为本,童叟无欺。天下无徽不商,大多数人致富后即回乡广建高宅,老归乡居。因而能使今天的我们,能观赏很多徽州的古民居。

徽州的古民居或依山,或傍水,或盆地,各有特色。但具有徽派建筑的共同点:高阁小窗风火墙,门当户对木雕廊,青砖黛瓦墙娄色,天井采光通风畅等特点。徽州山多地少,房屋间距紧凑,为防邻失火被殃及,故家家建有马头墙。青壮年皆外出经商,家中只有老人妇孺,为防盗窃和歹人窥视,四面墙体不见窗户,有的人家只在高高的阁楼墙上开有小窗。每户民居,中间开建天井,采光通风,下雨时,汇积水源,真是肥水不流外人田,寓汇聚财气之意。大门两侧立有门当,全是石刻,或圆形或方形,上刻祥云瑞兽。门上饰有户对,多为木雕或砖雕,中间排有立柱,成双成对。过去,徽州人家儿女提亲,家人夜晚都要到对方家门前去暗察一下,通过门当户对的装饰,来了解其家庭情况:户对立柱两对多为官家,一对一般为商家;门当石刻方形为武官,圆形为文官等,因而婚姻讲究门当户对。据此,我填了一阕《忆江南》小词以记游:“徽建筑,标志马头墙。户对门当无门亮,四方财气汇中央。高阁小轩窗。”

在深渡,我们一行人乘游轮,上溯以观“山水画廊”。新安江江澈水碧,倒映人家,两岸山地,多植枇杷,其时已挂果。江边小舟无数,以便村民自驾渡江,摘茶采笋,上山劳作等,树荫下,蜂箱散放,蜜蜂嗡嗡,飞来飞去。我在船上,似在画里,情不自禁,口上一绝以寄兴。诗曰:“新安江碧映入家,两岸枇杷间竹茶。傍水小舟横野渡,蜂箱林樾酿山花。”(铜陵市义安区退教协 供稿)。